腦卒中是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,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,進而產生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的一組疾病,如偏癱、失語等。目前已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位致殘和致死原因。腦卒中患者中76%的運動障礙、57%的認知障礙,以及75%的抑郁都與是否開展早期康復有關。腦卒中早期康復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、減輕殘疾程度,防止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質量。
然而在康復的過程中總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,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腦卒中康復中一些常見的誤區(qū)。
誤區(qū)一:先臨床治療,后康復治療
腦卒中的康復治療與臨床救治不是先后關系,而是同步關系。早期康復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,降低并發(fā)癥以及各種殘疾的發(fā)生率。雖然對于具體哪個時間介入沒有統(tǒng)一標準,在患者病情穩(wěn)定后,如果沒有康復禁忌癥,康復訓練開始時間越早效果越好。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,發(fā)病1個月內的修復能力很強,是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期。
誤區(qū)二:下地走路越早,恢復就越好
很多卒中患者在腦卒中后出現肢體癱瘓等功能障礙,部分家屬為了讓患者快點恢復早早的讓患者下地走路,這樣的行為對患者的康復進程是非常不利的。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過程就像嬰兒期一樣,要從翻身-坐-站逐步訓練,才能到邁步走,循序漸進。急于求成地拖、拽、架攙患者勉強站立、行走會導致或加重關節(jié)損傷,導致不良步態(tài),反倒影響肢體功能恢復。
誤區(qū)三:康復訓練很簡單,自己就可以完成
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訓練方案是康復醫(yī)務工作人員根據患者情況使用量表評估后制定的,如果患者自行進行鍛煉有可能加強代償側的鍛煉,而忽略患肢的訓練,導致肢體恢復誤入歧途,甚至造成誤用綜合征。偏癱患者應該去正規(guī)的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治療,即使在后期康復訓練中,轉回家庭自行進行鍛煉,也需要定期在專業(yè)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。
誤區(qū)四:康復是醫(yī)生的事,與家屬關系不大
有不少患者家屬錯誤的認為康復是醫(yī)生的事,與自己關系不大,其實在卒中的康復過程中,家庭,或者說家屬擔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。家庭的溫暖、家人的親情以及督促訓練是患者戰(zhàn)勝疾病最有力的支持!
誤區(qū)五:做了康復馬上就會好
在康復的過程中,會有很多患者覺得自己做的康復沒有效果或者效果甚微,逐漸排斥康復治療,這是非常錯誤的,在臨床中,患者的恢復進度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,如個人配合程度、年齡、個人身體素質等。據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的資料統(tǒng)計,中風患者經過正規(guī)康復治療后,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達60%,在復雜活動中需要別人幫助者僅占20%,需要較多幫助者15%,完全依賴只占5%,另外在工作年齡患者中,在第一年有30%的患者可以恢復工作。而且康復本就是個長期的過程,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誤區(qū)六:康復=按摩
由于我國康復醫(yī)學起步晚,康復醫(yī)學的科普知識宣傳不夠,使得康復醫(yī)學的觀念仍停留在推拿、按摩、針灸等治療手段上,但這些只是康復治療的一部分內容,屬于中國傳統(tǒng)康復治療,而現代康復治療手段有許多,包括物理治療(運動治療和理療)、作業(yè)治療、言語治療、心理治療、康復生物工程等,因此真正的康復應是兩者相結合。
小結
康復訓練一定要在專業(yè)康復醫(yī)生的指導下,康復量由小到大,康復強度由弱到強,循序漸進地進行,切莫操之過急、勉強為之,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,甚至加重病情。
轉自微信:腦心健康管理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