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、濕氣也最重的時期,此時暑濕交織,人體易受外邪侵擾,中醫(yī)認為養(yǎng)生需順應"夏長"特點,注重防暑祛濕、護陽養(yǎng)心,做好這幾點,助你安然度過伏天。
一、防暑降溫,先護陽氣三伏天陽氣最盛,但過度貪涼反而會損傷陽氣。
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,空調溫度建議設在26℃以上,進出空調房時注意溫差,防止受涼。
午后高溫時段減少外出,若需出門,做好防曬,戴帽子、打遮陽傘,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用品。
忌大量食用冰鎮(zhèn)食物,冰飲、冰西瓜等雖能一時解暑,但易刺激腸胃,引發(fā)腹痛腹瀉,可選擇常溫的綠豆湯、酸梅湯清熱解暑。
二、祛濕排毒,通調身體暑天多雨潮濕,人體易積聚濕氣,出現(xiàn)乏力、困倦、舌苔厚膩等癥狀。
飲食上多吃祛濕食材,如紅豆、薏米、冬瓜、茯苓等,可煮成紅豆薏米粥、冬瓜湯,幫助排出體內濕氣。
適當運動出汗,如快走、瑜伽、游泳等,通過汗液帶走濕氣,但避免在烈日下劇烈運動,運動后及時補充溫水,別用冷飲降溫。
可嘗試艾灸或泡腳,艾灸關元、足三里等穴位,或用生姜、艾葉煮水泡腳,能溫通經絡、祛濕散寒。
三、飲食有節(jié),滋養(yǎng)脾胃三伏天人體新陳代謝快,脾胃功能相對較弱,飲食需清淡易消化。
多吃新鮮蔬果,補充維生素和水分,如苦瓜、絲瓜、黃瓜等清熱蔬菜,以及桃子、葡萄等時令水果。
適量攝入蛋白質,如瘦肉、魚類、雞蛋、豆制品等,避免過量食用辛辣、油膩食物,以免加重腸胃負擔。
少食多餐,避免暴飲暴食,晚餐不宜過飽,給脾胃留出休息時間。
四、著裝:透氣散熱,護好關鍵部位
穿寬松透氣的衣物:選擇棉、麻等天然纖維材質,利于汗液蒸發(fā),避免穿緊身衣阻礙氣血流通。
護好肩頸、腰腹和腳部:這些部位易受風寒侵襲,即使天熱,空調房里也可搭件薄外套,避免光腳踩涼地,可穿透氣的薄襪。
五、作息合理,養(yǎng)心安神夏季晝長夜短,高溫易讓人煩躁失眠,需調整作息,養(yǎng)護心神。
保證充足睡眠,盡量早睡早起,中午可小憩15-30分鐘,緩解疲勞,恢復精力。
保持心情平和,暑氣易讓人情緒急躁,可通過聽音樂、看書、散步等方式調節(jié)情緒,"心靜自然涼"。
六、其他注意事項
適度運動,忌大汗淋漓:選擇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運動,如散步、太極、瑜伽等,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量出汗(中醫(yī)認為"汗血同源",過度耗汗會傷陽氣),運動后及時補充溫水或淡鹽水。
避免過度勞累:高溫天氣體力消耗大,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或高強度工作,防止中暑和陽氣過度耗損,避免熬夜,熬夜會耗傷陽氣,降低免疫力,增加患病風險。
三伏天養(yǎng)生的核心是"順應自然",根據季節(jié)特點調整生活習慣,做到防暑不貪涼、祛濕不盲目、飲食有節(jié)制、作息有規(guī)律,才能讓身體在炎熱夏季保持健康狀態(tài),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礎。
下一條信息:沒有下一條信息了